张乖崖,恼羞成怒见“狰狞”
张乖崖何许人也,乃宋初较大影响的大臣,尤以治蜀著称。
北宋仁宗时期,有人甚至将他与赵普、寇准并列,认为是有宋以来功绩最大的三位名人。
但我以为,这张大人怕是被善忽悠的人忽悠出来的。
1995年检法机关扩编时,考试中就有关于张乖崖“事迹”的考题,也就是他那个昭著的一钱斩吏的故事。
张乖崖当崇阳县长的时候,看见一个管库的小吏将一枚钱藏在帽子里偷拿出来,便下令打他四十板。
小吏不服,顶撞说:“一块钱是小数目,为啥动用大刑,你能打我,不能杀我吧。
”张乖崖恼羞成怒,当下提笔判曰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
”书毕,亲手将小吏“正法”。
记得当时参考的考生多以“赞赏”的笔墨歌以咏之。
其实,这也难怪,那时,人们还囿于旧的思维下,那张乖崖做的真的象“好人好事”的,有的考生在他的意识中甚至欢呼了:杀的好,防微杜渐……
按宋律,监守自盗一钱是挨不得死罪的,即使是死罪,也要有层报、御批、秋决的程序的,张乖崖一个县令竟敢动杀机、杀功夫,倒很有些学问的。
在面上看来,小吏的死是他不守法;稍细考虑,是小吏不识时务,竟敢顶撞领导,领导不发怒才怪呢,看领导啥时好欺负了?但抛开表面琢磨,小吏的被杀,缘于人治。
人治可以枉杀,也可以滥杀的,中国的古代史是被血书写的……
记录此案的《鹤林玉露》的作者罗大经在评论时,着实捧了张乖崖的臭脚,啧啧赞曰:“乖崖此击,非为一钱之故,其意深长,其事伟矣。
”现在想来,那马屁吹的很响,好在那段历史已远矣,但我还是惶恐,为什么现在有的人还对此赞誉呢?
头皮发麻……